一道道山,一口口田,山沟沟里面种田难。近年来,拥有林地面积117万亩的涉县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在林下种药材。目前,全县中药材累计种植面积13.1万余亩,直接带动农户5.1万户,药农人均增收1600元以上。涉县中药材种植规模进入全省前十,成“北药”主产基地。与此同时,该县积极推动药材产业化发展,打响药材品牌,全力打造冀南太行药谷。
“粮农”变“药农” 收入节节高
“荆芥可收入1000元,菊花2000元,丹参 、丹皮……”日前,正在地头查看药材长势的涉县龙虎乡三里交村的何老汉开始盘算着全年的收益。
这几年,涉县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药材种植。县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实现林药套种、粮药间作、药药间作等模式的多重发展。建立144个村16个中药材种植重点片区,先后规划建立了辽城、索堡、固新等9个千亩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园区。种植品种主要为柴胡、丹参、射干、黄芩、知母、桔梗、菊花、荆芥、丹皮和连翘等。按照种植品种,县里每亩地补贴200-500元。
为让农民迅速掌握药材种植技术,涉县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50期以上,培训农村技术人员600名,并组织全县村支书到安国等地学习,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奠定技术基础。从近几年的收益情况统计分析看,在同等地力条件下,种药收入是种粮收入的1.5到5倍。
“百草”进园区 产业上台阶
“去年,我们的药材连翘收益达到300多万,主要是销往上海、安徽、辽宁一些大的药材公司和贸易公司。”正在涉县固新镇华满园药材园区指导生产的河北华满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申振生告诉记者。3年前,该公司开始在承包的2万亩荒山上种植连翘,陆续投资2000多万元,共种植6000多亩。
近年来,涉县加快中药材产业化经营步伐,初步探索了“药”字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制三种市场机制推进模式。太行山药材实业有限公司、太行山科技开发基地有限公司、河北华满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在药材种植集中的区域建设种植加工基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供种(苗)、统一服务和订单生产。药材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规模种植、集中管理,年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社员人均纯收入达8000多元,比非成员户平均增收20%以上。农户以土地、资金、劳力等形式入股,参与龙头公司、合作社经营。基本形成了“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市场”的中药材发展经营模式。
此外,涉县加大对大型药企的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国药五十强以岭药业、河北鲲翔济世综合制药、安国天江药业和邯郸德路康等20余家企业。
目前,涉县已建成了一大批菊花园、射干园、荆芥园、知母园等,太行山区域呈现出“百草园”,成为太行山“北药”主产基地,努力向“太行药谷”迈进。
“柴胡”品牌响 药谷名天下
去年,“涉县柴胡”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是全省唯一中药材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这不仅为涉县中药材产业争取到一个靓丽的全国名片,更为实施中药材品牌战略,打造太行药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涉县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药材资源。柴胡、荆芥、防风等8种中药材是涉县特产。其中柴胡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标准药材。2013年,涉县德路康柴胡示范园和太行药业丹参射干种植示范园两个省级示范园成为100个省级示范园的样板。2014年邯郸太行符山“涉县柴胡”种植示范园、涉县富民西山连翘种植示范园、涉县以岭连翘种植示范园成为省级中药材种植示范园。
如今,涉县已跻身于我省中药材种植大县之列,列入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建设项目,被确定为全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建设县,成为“太行山冀南药谷”和“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