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刘焱 张少青)一条条水毁道路被重新平整硬化,一道道水渠被重新开挖砌浆,一块块田地重新得到恢复,一口口机井、一座座水池重新修复使用……西达镇始终把受灾群众冷暖置于首位,充分发扬不等不靠、事不避难、主动作为的后池“新愚公”精神,举全镇之力,集全民智慧,干群携手同甘苦、共患难,各项灾后重建工程进展顺利、推进迅速。
去年“7.19”洪灾中,西达镇作为受灾最严重的乡镇之一,重建任务艰巨。新年伊始,该镇镇村干部就全力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14个村村双委及部分党员干部群众比学赶超、快马加鞭,全面开展灾后重建工程。为赶在汛期前加固被冲毁的拦河坝,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大滩、河口、台华等沿河村庄一开春便相继开工建设。
西达镇甘泉——后匡近27公里的乡村道路在“7.19”洪灾中损毁严重。这是一条关系六个村,近一万余名群众出行的道路,是群众日夜期盼重建的民心路。为建好这条民心路,解决资金难问题,西达镇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确定了“上级争取、镇村自筹、在外人士捐助、群众义务酬劳”的思路。全镇组织机关干部和部分村干部30余人,积极为道路建设捐款,书记、镇长每人1000元,其他干部200元、100元不等,共筹集捐款10000余元,将全部用于道路建设。
为使受灾群众早日安居,赶在今年入汛前使所有水毁房屋建成,镇村干部日夜奔走,协调车辆、物料,争取重建资金等,使得剩余水毁户尽快实现安居。截至目前,水毁房屋已经全部完成修缮或重建,受灾群众都住上了自己的新房子,乐享安居。
洪灾中河口村护河堤坝受损严重,刚一开春,该村党员干部带头迅速投入重建工作中。堤坝周边河水有2米多深,镇村干部邀请专业人员指导,疏浚河道排水排淤;重建物资短缺,就地取材利用河道中的沙石;施工人员不足,党员干部冲锋在施工一线,率先带头“有工先干”,施工现场处处党旗飘扬、党徽闪光……截至目前,全长1100米的护河坝前期养护工作基本完成,正在开展根基加固作业。
同时,该镇其他村的灾后重建工作也都取得重大突破。大滩村大坝根基护理全面完成,正在浇筑护帮,预计5月底可完成全部重建任务。东达村街道硬化完成15000米;前匡、牛家、申家、小峰等村累计硬化田间路4600米;甘泉饮水管道铺设达11700余米;西达村、匡口村砌浆灌溉渠道2000余米;后匡卫生室建设已开工在建;甘泉至后匡的乡道164重修工程已完成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