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建成全省首家北齐石刻陈列馆,共陈列110余件石刻展品,多以表现佛教活动为主,集中展示了北齐、隋、唐、宋、金、明、清以及民国等不同时期的造像风格。 129师司令部旧址景区改扩建规划图。 全县“欢乐乡村”文艺展演现场。 娲皇宫鸟瞰图。 涉县获得“全省文化产业十强县”荣誉称号。 涉县娲皇宫女娲像炭雕作品。 彩色故事片《感恩》入选第1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展映影片、第十四届人口文化奖、河北省影视艺术奔马奖电影类一等奖。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不懈发展的内生动力。对于一个地区来说更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涉县作为一个山区县,如何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蓝图如何绘就?目标如何实现?
集滨水休闲、文化旅游、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涉县赤水湾旅游度假区初具规模。翻开涉县文化产业发展“路线图”,县委、县政府对这一朝阳产业的战略谋划、深层思考和生动实践一目了然。日前,河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公布了2014年河北省文化产业十强县名单,涉县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的县区,又一次成功摘得了闪亮的文化“金字招牌”。喜讯背后,一组数据更加耀眼:2013年,涉县全县文化产业总产值36.8亿元,文化产业项目全社会固定投资完成12.6亿元,县域内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量达900家,从业人员达7万人,上缴税收1.24亿元。骄傲的数字勾勒出涉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蓬勃力量。近年来,涉县县委、县政府在大力推动工业振兴的同时,将更多的目光投向文化建设,积极挖掘文化内涵,发展文化事业,打造特色文化产业,提升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用智慧和眼光在科学发展的底色上涂抹生动醒目的文化亮色。涉县县委书记李书生说:“繁荣文化产业的最终目标就是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立足于这座得天独厚的文化‘富矿’,近年来,我们不断整合县内文化资源,将文化产业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和增长点,实现了从‘软文化’到‘硬经济’的顺利衔接。”政府主导激发文化产业“内生力”“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内生动力至关重要。我们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制定科学发展规划,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激发和释放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真正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涉县县长汪涛介绍说。为适应发展需要,2009年,涉县率先在全市成立了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组建县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广播电视台,推进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为文化产业发展扫清障碍。2011年,县委、县政府大胆改革管理体制,将129师纪念馆、娲皇宫景区划归县委、县政府直接管理,牵头开发、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助推全县文化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制定出台涉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陆续投资300多万元聘请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制了《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娲皇宫景区总体策划》、《129师司令部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扩建方案》等一系列发展规划,为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大力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基地建设,在土地、资金、人才、税收、市场准入等各方面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优惠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同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增加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资比例,把文化产业作为优先发展产业。从2012年起该县每年安排1000万元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企业发展领域。对文化投资者给予资金扶持和鼓励、对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的文化人才,给予重奖。打造品牌扩大文化产业影响力悠久厚重的远古文化、光辉灿烂的红色文化、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涉县有着深厚的各类文化资源,境内已发现古人类、商周和战国、汉文化遗址30多处,形成了女娲文化、北齐文化、石窟文化等文化脉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129师司令部、政治部等多达110多个党政军财文机关单位长期在涉县驻扎,留下了众多宝贵的革命文化。涉县的赛戏、上刀山、寺庙音乐,以及石雕、饮食等传统民俗文化和江家大院、刘家寨等民居文化源远流长。守着金山银山,还要会开采,能利用。如何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涉县为此下足了功夫。他们把文化作为一种要素融入到旅游产业发展当中,依托娲皇宫、129师纪念馆、太行五指山三大国家4A级景区,精心打造女娲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三大品牌。打造女娲文化品牌。连续举办十一届公祭女娲大典,成功举办四届大型女娲文化节以及中国女娲文化高层论坛、女娲文化研讨会等多次高规格研讨活动,极大提升了女娲文化和涉县娲皇宫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今年该县已经全面启动娲皇宫争创国家5A级景区工作,并于日前顺利通过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专家评审,这标志着娲皇宫5A创建迈出了实质性的关键步伐。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先后斥资上亿元,夯实基础建设,打造文艺精品,举办大型活动。去年以来投资1200万元,在将军大道一侧建设长达4.3公里的《抗战中的八路军129师在涉县》浮雕墙。总投资3600万元的全省重点剧目《刘邓和他们的战友》去年在涉县顺利完成拍摄。由省旅游局牵头组织的“红色太行、呼唤梦想”红色旅游系列活动在涉县成功举办。打造绿色文化品牌。以太行五指山、青塔湖为龙头,发展涵盖20余处景区的绿色精品旅游线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开展全民登山运动、春季山花节、瓜果采摘节、消夏啤酒节、秋季红叶节、冬季滑雪等活动,年综合创收达3000多万元。同时,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依托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这一金字招牌,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陆续推出东山农家生态文化游、石岗农业生态观光游等,从业人员1000多人,年总收入达2000多万元。坚持“健康绿色”的生产理念,成立河北春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涉县三珍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等50多家企业,做大做强核桃、花椒等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生产柴鸡蛋、蔬菜等绿色有机食品,年产值达6000余万元。园区带动文化“牵手”旅游集聚发展怎样才能让文化与经济有效对接,让文化转变为生产力,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增长极?对此,涉县有着自己的答案,他们规划建设了六大产业园区,让文化“牵手”旅游,实现集聚发展,真正实现文化惠民、文化富民、文化乐民的目标。娲皇宫文化产业集聚区。总投资30多亿元,建设集文化体验、观光游览、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旅游胜地。该集聚区由入口服务区、女娲文化体验区、补天谷文化观光区、补天湖综合服务区、配套产业园区五部分组成,2013年,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22亿元,文化企业收入占全区总收入的67%,实现利税3.2亿。129师抗战文化园区。该项目占地面积200余亩,总投资6100万元,主要包括129师陈列馆改扩建、建设CS射击场、培训中心、攻击防御战场、碑林、体能拓展训练区等工程。目前,该园区已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基础工程建设初具规模。清漳河赤水湾旅游度假区。总投资5亿元,规划占地面积1655亩,主要建设集滨水休闲、文化旅游、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一期投资1亿元,建设湖面水系景观、浅水娱乐区、深水区湖心岛、广场、道路等工程,已于2012年5月1日对外开放,年接待游客45万人。目前二期工程已经顺利启动。五指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总面积约8.5平方公里,建设内容分为休闲度假区和森林公园区两大版块,是集生态观光、旅游度假、餐饮娱乐、农业采摘、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大型旅游区。涉县文化产业园区。占地面积10余亩,经营面积8800平方米。区内龙盛书画古玩市场是三省交界规模最大的古玩交易市场,进驻商户70余家,室外摊位500多个,经营十个大类数百个品种,最高峰时日客流量达2000多人,交易额达300多万元。据统计,该县去年文化旅游总收入达1.68亿元,年接待游客320万人次,其中129师纪念馆接待游客140万人次,娲皇宫接待游客120万人次,五指山接待游客60万人次,直接从业人员达1.7万人。项目引领“工业化”理念发展文化太行颂文化园项目、红色记忆小镇开发项目、玉泉湖水上公园项目……随着一个又一个文化产业项目风生水起,社会资本竞相涌入,产业活力竞相迸发,挖掘内涵、拓展外延,让涉县的文化更显厚重。涉县将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换,借鉴“工业化”发展思路,以文化项目发展带动文化产业勃兴。先后成立“文化产业项目领导小组”、“文化产业项目指挥部”等专门组织,分管县级领导干部亲自督阵,强力推进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规划建设了太行颂文化园项目,红色记忆小镇开发项目、郑律成太行遗址建设项目、玉泉湖水上公园项目。其中,太行颂文化园项目,占地面积200余亩,总投资6100万元,该项目融合红色文化、传统书法、太行风光,集地形、山景、造型、绿化小品等多种元素于一身,通过自然石、条石、独碑、碑墙、碑廊、碑亭等展现作品内容;红色记忆小镇开发项目,占地面积约50亩,总投资8000万元。主要是结合抗战文化特色和冀西南建筑风格,复原上世纪30年代城乡景观,配合土特产品精细加工,建成红色主题显著、文化特色鲜明,文化产业聚集的生态记忆小镇;郑律成太行遗址建设项目,建设郑律成创作基地及音乐馆,建设纪念馆展示区、文物收藏区、高科技电子演示区、公共活动区、行政管理区和配套服务设施等;清泉寺开发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修复清泉寺古建筑、高观光电梯、步游道,服务中心、茶楼及配套设施建设等;玉泉湖水上公园项目是集划船、垂钓、游泳、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场所。依托县内娲皇宫景区的对外影响力,该县进一步延伸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实施了特色文化旅游产品项目,开发了娲皇系列文化产品,并与炭雕制作、女娲像生产、娲皇宫绢画生产、娲皇宫内画工艺制作等商家达成了合作意向。目前,娲娃、剪纸四条屏、炭雕、女娲金像、女娲铜像等文化产品已上架。研发了补天石系列文化产品,开发石碑、石亭、石桌、石刻、门庭等石材工艺品,生产刀、斧、铲、锥等仿古石产品,制作石磬、石琴等乐器。此外,利用县内抽纱企业出口美国、德国、西班牙、土耳其、巴西等地的优势,生产以女娲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为内容的镂空绣、蜂窝绣、机绣等,年可实现产值300万元,利税7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