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洪灾损害降至最低
——涉县7.19特大暴雨抗洪抢险救灾纪实
张晓芳
编者按:
20年前的1996年,一场特大洪灾突袭涉县,山洪挟带着沙石咆哮而下,冲倒房屋,冲毁公路桥梁,所到之处,满目疮痍!
20年后的2016年,洪魔卷土重来,12小时内最大降雨量达到540毫米,超过96年洪灾3日降雨量的2倍!
面对严峻灾情,涉县县委、县政府从容应对,迅速启动防汛应急机制,县委书记李书生第一时间坐镇县防汛指挥部,彻夜指挥调度,哪里发生险情立即赶赴灾区;县长汪涛昼夜盯守抗洪一线,翻山越岭走遍全县所有受灾村;各部门和子弟兵携手同心、鏖战洪魔。
暴雨中,他们是受灾群众的主心骨;洪水中,他们铸成冲不垮的堤坝,在洪峰最高处和堤坝最险处树起一面面鲜艳的党旗,谱写了一曲曲抗洪救灾的壮丽凯歌。
历史将牢记——2016年的夏天
时间定格在——7月19日的涉县
特大暴雨袭击涉县,雨量之大前所未有:秀美的涉县连遭重创:漳河暴涨,山体滑坡,桥断、路塌、房毁,西达、合漳、关防许多村庄被淹,群众被困,情况危急……
灾情就是命令,一场勇战洪魔的战役全面打响:县乡村党员干部与群众并肩作战,救援、转移、抢修、重建,滔滔洪水中一名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为人民群众筑起了一道道钢铁长城。
从遭受暴雨袭击到发生洪灾,涉县的决策层始终密切关注着雨情雨量和被洪水围困的乡村,牵挂着那些亟待救援的受灾群众。县委书记李书生、县长汪涛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坚决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逐级落实抢险和救灾责任,及时转移受威胁的群众,妥善安置好灾区群众生活,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抗灾斗争,从一开始就在县委、县政府的科学指导下有序展开。
防汛——
未雨绸缪 严阵以待 争取抢险 “第一时间”

“6月入汛以来,涉县已遭遇了9次强降雨过程,全县累计降雨量创历史最高值,持续降雨导致土壤松软,含水量接近饱和,防汛形势非常严峻。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付精太介绍。
涉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七县交界处,清漳河、浊漳河、漳河流经县境113公里,境内季节性大小河道58条。七八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县内村庄多依山而建、沿河而居。受特殊地形地貌影响,涉县极易形成局部暴雨,导致山洪暴发,洪水、泥石流等灾害来势凶猛、猝不及防。抢险救灾的“第一时间”非常有限。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涉县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汛期到来前便绷紧了防汛这根弦。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坚持未雨绸缪,科学部署,为抢险救灾的“第一时间”做好充分准备,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早在今年4月份,涉县就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13座中小水库、59个重点山洪灾害村、河道堤坝、重点隐患部位进行了多次“拉网式”大排查,对查出的隐患部位进行了全面整改。对重点监控村(点),全天监控,并做到监控转移标牌上墙,做到隐患范围、户主姓名、人口数量、转移路线、安置地点、和责任人“六个明确”。
6月份,涉县又组织县四套班子、驻涉部队、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及水利、城管、林业、交运等单位召开了防汛工作现场会,并在清漳河赤水湾组织了防汛抢险实战演练。随后,全县17个乡镇和山洪地质灾害重点村也分别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有效的防汛抢险实战演练。
同时,成立了由县级领导为主要责任人的6大防区,并按照防区统一开展全方位、全覆盖的防汛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到位。气象、水利等部门密切关注天气、雨情和汛情变化,随时监测周边左权、平顺等地区的降雨情况,随时修改完善防汛应急预案。
此外,涉县水利局还配备了高科技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24小时实时监测、研判汛情、发布预警信息,为防洪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撑,成为精准预警汛情的重要保障。
提前预警 从容应对 紧急转移1.2万人
7月19日凌晨3时起,闪电划破夜空,雷鸣打破静谧。雨量一阵大过一阵,险情一刻高于一刻。从县级到乡村,防汛各部门的敏感“神经”被紧紧绷起,县防汛指挥部指令一道接着一道。
9时整,县防汛指挥部领导及各成员部门全部进驻分包防区、镇、村;
10时26分,启动防汛一级应急响应;
11时52分,启动山洪灾害一级警报;
由此,全县抗洪抢险战役全面打响!

“各防区、各部门注意,目前我县暴雨等级已由蓝色升级为红色,全县进入山洪灾害一级应急战备状态……”,7月19日上午,大暴雨来临之前,涉县防汛指挥部里,县委书记李书生坐镇指挥中心,指挥调度防汛工作。按照预案从容应对、科学调度,并结合监测情况发出一道道指令。
水利技术人员紧盯实时雨情水情、雷达回波,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有气象、水利专家及时进行科学研判,及时通过山洪灾害预警信息服务系统及移动短信平台发出预警信息。指挥现场,各条战线协调联动,有序进行。
室外,冒着瓢泼大雨,县长汪涛及六大防区县领导深入一线,现场指挥。12点30分,监测系统显示,关防乡古台水库还差5米即将溢流,县防汛指挥部再次发出紧急指令,再次要求第三防区立即将水库下游需要转移的群众全部转移。

按照县防汛指挥部指令,其它5个防区转移工作也全面展开。汪涛和镇村干部一起紧急转移危房户、受山洪危胁户、地质灾害村、地势低洼地带住户和养殖户,在2个小时内,全县人武部、消防、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以及各乡镇、村的抢险队伍将涉及的12000名群众全部转移安置到位。与此同时,勾机、铲车等救灾抢险车辆设备提前到达易发生灾害点附近待命,确保在道路中断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展开救援。
抗洪——
生命至上 众志成城 发扬129师精神战洪魔
从19日凌晨3时开始,短短12个小时,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轮番肆虐涉县。顷刻,山洪爆发,洪水如猛兽一般,朝着良田、塘坝、村庄、集镇汹涌而来。河水泛滥,山体滑坡,房屋倒塌,农田被淹,道路受阻、桥梁冲毁、电杆倾倒……
洪水肆虐,一片汪洋;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水库告急!全县16座中小型水库水位上涨,清漳河上游水量达到2000立方米/秒。
电力告急!因暴雨、山体滑坡等造成线路故障停运,18条10千伏线路停电,损毁电力线路260多公里,损毁通讯基站280处,光缆163公里。
交通告急!全县1296公里的公路出现塌方,12座桥渠、265道涵洞被毁,309国省、平涉、涉左、阳索等干线公路全部断交。
乡镇告急!西达、关防、合漳、更乐、龙虎等乡镇的158个村,成为通讯、电力、交通“三断”的“孤岛村”。
据初步统计,本次受灾群众超过12万人,因灾死亡6人,失踪3人,倒塌、损毁房屋1万多间,直接经济损失初步估算26亿元。
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危急关头,公仆与群众心连心,展开了一场场生死大营救。
“赶快砸破玻璃,先让老人和小孩出来,我把铲车升到离你们最近的地方,赶快、赶快……”19日上午12时,在西达镇西达村,村主任刘海生开着自家的铲车,冒着生命危险,冲进2米高的洪水中救出8名被困村民。
“婶子,你和孩子们快上,俺在下面给你们扶着梯子……”19日下午3点,更乐镇后何村党员何彦青不顾家人的劝阻和自家被淹的风险,挺身而出,在齐腰深的洪水中找来木板临时搭建起救生桥,对村民潘梅的一家6口展开营救。一场持续10分钟的生死营救在这个小山村里传为佳话。
……
洪灾当天,在涉县,像这样与洪水赛跑上演“生死时速”的感人场面比比皆是。
由于灾前提前预警,转移及时,措施有力,与96年洪灾相比,损失明显降低。
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得怎么样?抗洪救灾就是一次大考!暴雨洪灾面前,从书记、县长到六大防区的县级领导,从基层党员到一般干部,他们身先士卒,发扬129师精神,决战特大灾情。危难时刻,他们是群众的“主心骨”、“定盘星”,是挺起崇州大地不屈的脊梁。
危急关头 冀晋协手 谱写团结抗洪战歌
特大暴雨使涉县合漳、西达、关防、龙虎等几个乡镇及王金庄、张家庄流域12小时内降雨量普遍达到300毫米以上,最大的龙虎乡达到了540毫米,山洪肆虐。同时位于涉县上游的山西省昔阳、和顺两县也普降大暴雨,入库流量最高时达到2000方/秒,如果全部下泄,涉县境内的清漳河主河槽难以承受,直接威胁涉县县城及沿岸乡镇、村庄,为确保洪峰安全通过,涉县按照预案果断炸毁和拆除了位于清漳河和东枯河上的4座桥梁,但仍然无法缓解山洪。
面对严峻的汛情,县委书记李书生亲自向省、市政府、省防办、漳河上游管理局领导汇报涉县洪灾情况,请求由省政府出面协调山西有关方面给予支援,利用未蓄水的山西泽城西安水电站(即下交漳水库)进行洪水调峰,以减轻清漳河下游的洪水压力。对此,山西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尽最大努力增加库容减少下泄强度,确保洪水顺利通过涉县。经过两省联手,协调配合,科学调度,洪灾的损失降到了最低。两省携手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的抗洪战歌。
救灾——
安置灾民 重建家园 党和政府与灾民“心连心”
雨情、水情、灾情,时刻牵动着各级党政领导的心。
“遭这么大的灾,你们受苦了,在安置点吃住怎么样?生活上还有其它困难吗?乡镇在救灾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洪灾发生后,冒着一路塌方、堵车、山洪暴发危险,副省长姜德果、市委书记高宏志、市长王会勇等领导亲临涉县察看灾情,慰问群众,指导抗灾救灾工作。
上级领导的关怀激励着全县干部群众战胜洪灾的决心和斗志,让上级党委放心,为人民生命负责,坚决夺取抗灾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成为涉县上下齐心的行动:
集结队伍,挺近“孤岛村”。因遭受特大暴雨袭击,涉县合漳、关防、井店、更乐四个乡镇158个村,成为通讯、电力、交通“三断”的“孤岛”村。为尽快探明情况,县防指周密安排,派出救援队伍探索通往“孤岛”通道,运送救援物资。针对县境内道路中断无法到达的情况,连夜派出救援队绕道山西平顺县、河南林州市,赶赴合漳乡郊口村、槐丰村方向搜寻救援。救援人员争分夺秒,克服种种困难,经过近四个小时的努力,顺利到达合漳乡槐丰村。

部门联动,抢险救灾。县交运局派出14个抢修组,300台机器设备冒雨投入灾区现场昼夜抢修道路;电信、网通等部门以最快的速度恢复通讯信号;民政局将已备好的应急救灾帐篷、食品等物资送往受灾乡村;消防、水利、城管、林业、公安、电力、卫计等部门奔赴险情较重乡镇开展应急抢险。经过各部门全力奋战,截至7月27日,158个断电村,已恢复154个;通讯中断村113个,已恢复111个,道路中断村125个,已全部抢通。全县158个受灾严重村庄已全部卫生消杀。
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固新镇小车村是一个“河道中的村庄”,全村735户,2235口人。今年洪灾发生前,村民们按照制定的程序和路线,迅速安全分区撤离。15:00时全体村民撤离,16:00洪水骤然而至,村内冲毁道路2.5公里,村村通道路大堰倒塌8处、山体滑坡5处,道路中断,车辆不能行驶,但没有发生一名人员伤亡。灾后,他们又立即开展了生产自救,清理淤泥石块、抢修道路,灾后不到40小时,小车村便恢复通车。

互帮互助,重建家园。“村帮村,户幇户,轻灾帮重灾,兄弟手拉手,重建美丽家园”成为涉县灾后重建新模式。涉县更乐镇张家庄片区附近受灾较轻的东巷、又上、上巷、池西、下池、三合等村庄的650名党员干部、民兵组建义务救援队,到受灾最严重的张家庄片区协助相关部门开展道路抢修、救援物资运送、通讯电力修复等工作。
钢铁劲旅 军地联动 老区涌动“鱼水深情”
“俺村遭了洪灾成了‘孤岛’,村内断水、断电、断路,乡亲们正发愁呢,没想到政府派飞机来给俺们送吃的、喝的,俺代表全村百姓感谢党、感谢政府……”。合漳乡下坪村是全县受灾严重的村之一,村支书孟春生提起直升机救援,激动地泪流满面。
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灾情发生后,驻涉部队、消防官兵和公安干警,第一时间赶赴抢险救灾第一线。

7月19日,木井驻涉部队官兵,与镇村干部一同,冒着疯涨的洪水挨家挨户通知群众转移,并成功解救了11名被困群众。
7月21日,中部战区某集团军专门派出直升机前往涉县开展救援行动。共为合漳乡下坪、太仓、田家嘴等村送去价值15万余元的生活必须品,救助伤员及危重病人6名。

7月22日,已在抗洪一线战斗了3个昼夜的消防官兵,历时21小时抵达了涉县受灾严重的合漳乡下坪村展开救援,与当地镇村干部群众一起,架起两条水上救援绳索道,为受困群众打通了“生命通道”。

7月23日,解放军某炮兵团通讯抢修队80人,分赴涉县西达、井店、龙虎、关防等乡镇,采取双向拉线对接方式,帮助当地通信部门修复电信、移动光缆、全力确保灾区尽快通信。
……
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暴雨肆虐下,人民群众总能看到人民子弟兵的身影,啃干粮、睡街边、不惧生死、不知疲倦,他们是涉县抢险的生力军,群众眼中最亲的人。
洪灾无情 人间有爱 社会各界全力驰援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情时刻牵动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心。
7月23日晚9:30分,应涉县县委书记李书生的求援,新兴铸管有限公司选派十多名技术人员赶赴我县合漳乡抢修台庄至史邰两村之间的漫水桥,并连夜从公司运送13根特质大型无缝钢管。经过23小时的连轴作业,与24日晚6时,打通了一条通往重灾区的“生命线”。
7月24日,一场以“情系灾区 大爱无疆”为主题的7.19特大洪灾捐赠仪式在涉县启动。仪式上,邯郸县、广平县、成安县、曲周县、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兄弟县市区,以及河北华裕集团、河北海天集团等30多家单位、企业相聚在一起,共同举行了爱心捐赠,共接收善款及各类救援物资257万元,用于支援灾区群众。
7月25日,远在浙江杭州经商的涉县西达镇后匡门村村民王振伟在得知家乡灾情后,心急如焚,虽千里相隔,但隔不断心系家乡的心。他历经50多个小时,花费了14000多元的过路费,从1200多公里外的杭州出发,日夜兼程,将道路抢修急需的挖掘机和装载机等重型机械运回家乡,义务为乡亲们抢修道路。
馆陶县、曲周县的县委书记、县长也亲自赶赴涉县,共向涉县捐赠100万元灾后重建资金,还与涉县更乐镇大洼村、井店镇刘家村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一对一帮扶,帮助两村建设美丽乡村。
与此同时,县民政局、慈善协会、红十字会、团委也开启了公益募捐通道,倡议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向灾区献上爱心,截至7月27日,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及物资 622万元。
“社会各界的善款物资每天都在源源不断送往灾区,有了这浓浓的爱心,再大的风雨也冲不垮、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涉县人民。”涉县县长汪涛感慨地说。
危险面前,有一种力量在支撑;危急关头,有一种信念在坚守;危难时刻,有一种精神在迸发。历史上的涉县,经受血与火的考验,为抗战胜利和新中国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如今的涉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一定能共克时艰,战胜洪灾,再建美好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