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县人民剧院广场人头攒动,文广新局组织首届戏曲培训班的学员在汇报演出,为2014年彩色周末系列活动拉开了帷幕。台上唱得畅快淋漓,台下看得如痴如醉。演出结束后,木井乡李家庄村李秋香动情地说:“我们这些围着锅台转的老百姓今天也登上舞台当了一回明星,真是过瘾!”
走群众路线 促文化大繁荣
近年来,文广新局以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为切入点,以“群众路线”引领文化创新和发展,使“群众路线”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充分结合,真正实现“文化惠民”“全民参与”。通过“政府倡导、社会支持、百姓参与、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让文化活动从县城舞台逐步向全县农村、社区延伸,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现在,广场上、公园里、村文化中心跳舞的、练歌的、唱戏的人越来越多,社区、公园、文化广场等一系列文化场地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快乐大本营”。
深耕传统资源 加大精品创作
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少不了传统文化的支撑。涉县剧团于1954年组建,人才短缺、经费不足、市场萎缩已经成为羁绊发展的三大难题。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中,县政府每年定额补贴30万元作为剧团专项经费,用于设备更新、剧目创作、人员培训;县财政列支50万元资金,补贴送戏下乡演出。在2013年,涉县平调落子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涉县平调落子剧团获河北省“双服务”先进基层文艺院团荣誉称号。大型神话剧《女娲》剧本已在国家广电总局立项并取得了拍摄许可证。一批批反映我县传统文化的精品力作,使女娲文化、红色旅游已逐渐成为县域经济文化发展中新的产业高地。
实施惠民工程 提升生活品质
文广新局以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一项项文化惠民工程相继推出。在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经常性免费开展广场舞、书法、绘画、摄影、曲艺等各类群众性文化辅导活动,积极传承、保护和光大“平调落子、书画、文学创作”三大特色文化。
目前,全县17个乡镇和308个行政村全部建成综合宣传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并建成183个村民中心;100多个休闲文化广场,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文化进社区、下基层等活动,今年上半年,共开展送文化下乡及“送戏下乡”文艺演出百余场,送图书千余册,放映公益性电影1848余场次,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