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英,女,1973年出生于西达镇后匡门村,河北煜剑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公司党支部书记,涉县工商联副主席,涉县女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她不忘初心,在致力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做贡献的同时,扶贫济困,先后救助多名贫困家庭学生,数年来为社会累计捐款达40多万元,曾获“河北省双百人才”“河北省巾帼建功标兵”“涉县三八红旗手”“涉县十大女企业家”等称号。7·19洪灾后,王爱英再次挺身而出,率先垂范,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展开抗洪救灾捐助,为重建家园奉献自己的力量。

率先行动,奔赴抗灾前线

    7月19日,一场暴雨降临涉县。当天上午,通过手机微信,王爱英看到了全县各地受灾的惨状,心急如焚。她的家乡西达镇后匡村,是一个极易发生灾害的村庄,在“96·8·4”洪灾中,匡门村就惨遭洪水肆虐,损失严重。这天,她每隔一会儿就与后匡村支部书记打一个电话,关注雨情,关心全村群众安全转移问题。下午5点,手机信号中断,村庄对外彻底失联。

    20日一上班,她主持召开煜剑公司全体党员会议,她说:“大灾来临,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我们要不忘初心,冲锋向前,争当抗洪救灾的先锋。”公司现场进行捐款,七名党员捐款10070元,王爱英本人拿出6000元,并果断指挥公司人员,将所捐款项全部购置成灾区必用的蜡烛、水、方便面等物品,只等水情退去,就把这些物资送到灾区。

    21日,雨势收敛,涉县抢险救灾全线展开,王爱英在密切关注各方面消息的同时,召集组织了一支救灾队伍,备好车辆,等待在河南店桥头,只要通往灾区西达的公路开通,她们将在第一时间内,把物资送进去。

    22日早八点,王爱英率领着河北煜剑16辆汽车,满载救灾物资,冒着塌方的危险,来到满目疮痍的西达。这是第一批运进灾区的救援物资,她们的到来,让灾区群众感激涕零,救灾现场的干部和群众深受鼓舞。

 

重建家乡,尽显巾帼风范

    洪灾中,匡门村道路全部冲毁,电力、通讯全部中断。23日,王爱英呼吁住在城里的匡门村老乡,自发组织成立“匡门村抗灾工作组”,牵头开展救灾,并对匡门村在外工作人员发出倡议,为重建家园做贡献。远在杭州搞建筑施工的王振伟,响应号召,驰援1200公里带重型机械回乡建家园。

    24日上午,县委、县政府在将军门下举行捐资救灾活动。邯郸市各机关单位、兄弟县支持涉县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进涉县。王爱英得到消息后,当场捐出10万元现金,为民企带了一个好头。

    在捐赠现场,她得到进入匡门道路打通的消息,立即召集匡门救灾工作组成员赶回匡门。一行20多人,从西达下车后,肩扛手提物资,踩着泥泞,爬山涉水回到匡门,以往半小时的路程走了6个小时。

    灾后的当务之急,是组织更大的力量,最快速度修通一条出山路,开展生产自救。要想修路,首先得清理满沟石头。这么多的石头怎么处理?王爱英提出,将这些石头就地消化,购置破碎设备,把石头粉碎成石子,用作修路。既可减少石头的运输,又能节约修路成本。她的方案得到大家的认可,立刻开始分头组织实施。

    从匡门回到县城,还没有顾上吃饭,又接到县妇联的电话,要发动全县妇女界开展募捐救灾。她二话不说,拖着一身疲累赶到现场,并捐款1万元。自7月19日洪灾爆发以来,王爱英跑遍了全县每个受灾村庄,先后捐款12.2万元。